云南广南“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报告专题片配音
- 更新时间:
2022-04-20 22:34:53
- 点击次数:
1040次
真拼实干马上就办 云南广南“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报告
广南的贫困,自带几分“天注定”的苍凉。在7810平方公里土地上,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20.14%,“又广又难”的说法不胫而走,百万广南人民群众 既要突破千山万壑对生存的重压和桎梏,还要谋求长远增收的发展路径。消除贫困,成为最大的挑战。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2018年来,广南县全面践行“真拼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拼尽全力、穷尽办法、熬尽心血补短板,拼时间、拼精力、拼智慧、拼奉献向全面消 除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与全国、全省、全州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一、贫困程度特别深: 一度时期,“又广又难”曾是广南的标签。广南县集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于一体,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因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沿,导致改革开放比全国晚了14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广南之“难”,超乎常人想象。2014年,全县有80%的行政村没有通硬化路,有5.5万户群众居住在危房中,有1.3万人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303所学校需要新建或改造校舍,有147所村卫生室需要达标改造,有近15万群众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20%的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高达13.79%。而当时的广南,还只是一个人均GDP仅为9095元,全省排名第119位,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总支出却高达27.95 亿元的县份。截至2020年9月,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557户160901人,排全省第3位、全州第1位,占全州贫困总人口的24.3%;在149个贫困村中,深度贫困村98个、占65.8%。2020年,在云南省9个未摘帽县中,广南的脱贫任务之“难”,排在第3位。广南之“难”,不仅体现在面积大、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财困民穷等客观制约,更体现在思想观念的束缚上。由于长期的贫困和封闭的人文环境,使一部分人积绽了人穷志短的惰性文化心理,安贫守命、懒惰封闭,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一项措施还未出台、一项工作还未开始、一张蓝图还未绘制,就有人品头论足,指手划脚,找政策要依据,人为设置各种条条框框;以开会、发文件代替工作落实,以工作“安排了”“布置了”“过问了”代替工作“完成了”,口号多、调门高,执行能力弱。部分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干事,这些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广南县委、政府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广南县是文山州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硬仗中的硬仗,全州能否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难点、重点都在广南。”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曾不止一次如此概括。
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广南的脱贫攻坚特别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脱贫措施特别硬:久困于穷,冀以小康。2015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铿锵的话语在耳边激荡,迎着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广南全县近百万人民纷纷投身这场苦战鏖战决战中,与日月争,与贫困斗,“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句简短却有力的话一直刻印在广南群众的心里,“真拼实干、马上就办”,广南人民用最切实的行动作出响应!2018年6月,广南县举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誓师大会,不忘初心,理性“答题”,紧盯最困难地方、瞄准最困难群体、扭住最需要解决问题,拿出实招硬招,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建立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机制,锻造脱贫攻坚“铁军”队伍。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以钢的意志铁的纪律锻造脱贫攻坚铁军的决定》,召开全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广南县委书记芶开波代表广南县委向省纪委递交“双辞”军令状。在省纪委监委的关心指导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南县对全县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方位梳理,以“七个重构”为切入点,以钢的意志、铁的纪律,锻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担当、有纪律”的广南脱贫攻坚铁军,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真拼实干、马上就办”全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决打通真拼实干、马上就办“肠梗阻”。首创精细化管理机制保障“六个精准”。灵活运用三级微信群推行脱贫攻坚“月计划、周安排、日落实”精细化管理机制,构建了1个县级指挥部、18个乡级指挥部、167个村级指挥站。由县委书记担任县级总指挥长,县级指挥部把任务分解到月、乡级指挥部把工作安排到周、村级指挥站把工作落实到天、各挂包单位把责任压实到人,快速实现3分钟就能把脱贫攻坚指令和任务、措施和办法传递到基层一线、精准安排到村到人,确保县到乡、乡到村、村到人作战“一盘棋”“一个调”。压实“四个一”责任体系推动工作落实。做到县级领导在一线任职、万人齐心在一线奋战、“五个挂钩”在一线考核、工作实绩在一线检验。选派18名县处级党员领导担任挂钩乡(镇)党委第一书记,43名县处级领导挂牌督战59个未脱贫出列村,14支督战队对全县18万农村常住农户进行脱贫达标检查,167支驻村工作队、167个第一书记、723名工作队员和“万名背包干部”“万名施工人员”全部下基层进村入户补短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干部向人民群众述职报告工作,开展脱贫攻坚“以检促改”工作,对全县355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过筛子”,评定达标等级,提出问题清单,限时整改销号。一刻不停、一步不错、一天不误。“真拼实干、马上就办”让广南跑出了“加速度”,这句话也成为广南的一句流行语,更成为了各级干部的行动指南。
三、干部牺牲特别大: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脱贫攻坚的大地上,党员干部与百姓同立愚公移山的志向,汇聚起山乡巨变、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县百万人民和万名干部拼时间、拼精力、拼智慧、拼奉献连续奋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体现对党忠诚、增进为民情怀、展现担当作为,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用脱掉干部“三层皮”换群众生活“升三级”,创造了脱贫攻坚“广南速度”。各级挂包单位主动把三分之二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下沉到挂钩点、挂包户,有的干部每天都在走村入户,每天起早贪黑的奔波在脱贫攻坚一线,绝大部分十天半个月不着家;有的干部头发基本都白了、皮肤也变黑了、体重也下降了,生病了也继续坚持战斗;有的干部“舍小家顾大家”,老人、妻子和小孩生病都无暇顾及……拼时间,拼精力,拼智慧,拼奉献。人们不会忘记,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主动请战到抗疫一线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石宏、谢帅业忙碌的身影。58岁的石宏在黑支果乡黑支果村驻村扶贫期间,因积劳成疾,突发心梗倒在了扶贫一线;年仅32岁的谢帅业,用生命履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人生格言。人们不会忘记,“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何祖成那青春洋溢的笑脸。“我见不得老百姓穷”“不攻下平寨,我就不回来”“我不怕失败,只怕留下遗憾”……他说过的话,已成绝唱。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人们不会忘记,牺牲在教育扶贫一线的优秀教师陆仕龙,一辈子坚守在农村的乡镇干部陆如龙,乡村脱贫攻坚路上的“先锋助理”岑加兵,用忠诚担当铸警魂的基层民警李应发。他们用过硬作风,书写了一部部英雄传奇;他们用决战姿态,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 一代代广南儿女在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作出艰苦卓绝的贡献,甚至付出了生命也在所不惜,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牺牲了7名干部、重伤了4名干部、轻伤103名干部,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新时代的真英雄,是“真拼实干、马上就办”的广南作风的引领者、推动者、践行者。
四、脱贫成效特别实:数据无言,但最具有说服力。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标准要求,贫困村7项指标全部达标。“两不愁”基本达标,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推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实现户均生产经营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 11.2%。采取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推进劳务协作等措施,促使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实现至少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组织9.39万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发就业岗位2.69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23万个,建成扶贫车间57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019年的294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019年的10472元。所有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基本达标,投入13.31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5052户,拆除农村危房旧房37475间,解决了20余万人的安全住房问题。采取“四步法”控辍保学,运用“五步法”整治早婚早育,义务教 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投入5651万元,实施157个村卫生室项目 建设。全县2个县级医院、21个卫生院和147 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足额配备乡村 医生808人。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 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国家标准。完成重点人群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4.74万人次,其中贫困人口40.81万人次。实施供水工程2.28万件,全县水质达标 率68%,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0%。“五个一批”全面提质,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制定出台《关于完善产业扶贫“四梁八柱”撑起全县高质量脱贫的指导意见》,搭建产品与市场联结、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的产业链、利益链。投入8.4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73个,培育带贫经营主体203个,带动具备产业 发展条件的2.47万户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24亿元,支持 1.6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投入11亿元建成1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解决2650户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问题。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投入3.16亿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5.3万亩,受益6587户贫困户、发放补助1.2亿元。选聘生态护林员4500人,发放补助1.07亿元,带动533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投入18.43亿元,新建基础设施项目1260个,新增校舍面积85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县72.7万人次获得各类教育资助,发放补助15.84亿元,其中贫困学生11.63万人次、获得补助2.54亿元。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建成敬老院9个,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家庭实施政策性 保障兜底,发放农村低保金10.31亿元、临时救助金2591.6万元。“六个精准”全面落实,扶贫对象精准,严格落实“三评四定”要求,加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经过多轮动态管理,精准锁定贫困户35557户160901人。措施到户精准,搞清35557户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安排9712名干部 结对帮扶,实行扶贫挂图作战,实现一户一本台账、一 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项目安排精准,科学规划“一库两图”,投入54.34亿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1528个,统筹推进贫困村内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精准,紧扣脱贫攻坚规划项目,设定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跟踪,实行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自我管理和外部监督管相结合,切实把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到关键处。因村选人精准,先后选派3519人到行政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打造了岜夺村等一批“不走的工作队”,确保35557户贫困户和149个贫困村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成效精准,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县所有贫困人口 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标准要求,贫困村7项指标全部达标。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得到夯实,贫困户就业增收渠 道明显增多,“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在过去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太多的精彩瞬间,汇聚成了“真拼实干、马上就办”广南作风的强大正能量。2020年以来,广南如何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央视新闻、新华社内参、《半月谈》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打破了外界质疑、赢得了广泛赞誉。广南人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拼实干、马上就办,创造了波澜壮阔、令人瞩目的减贫奇迹。出发时,举步维艰;决战时,困难重 重。走过千山万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就 在眼前。壮乡苗岭的变迁,是新时代的最 耀眼的色彩。“又广又难”成功被改写,“天之广、云之南”成为广南的新标签!
五、发展后劲特别足:经过脱贫攻坚战的洗礼和历练,广南县锻造了一支 具有“ 钢的意志、铁的纪律”和“真拼实干、马上就办”作风的铁军队伍。全县总人口位于全省县级第3位、全州 第1位,汉、壮、苗、瑶等11 个世居民族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干事创业环境融洽。广南自然资源富集,农特产业资源优势显著,高峰牛、八宝米、茶叶、铁皮石斛等,是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油茶、蒜头果、生猪、水果是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全县高峰牛存栏和八宝米、茶叶、油茶、蒜头果种植面积均排名全省前2位,全州第1位,一产“由大变强”、二产“ 由小变大”、三产“由粗变精”的势头已十分明显。广南交通瓶颈已逐步得到解决,二战抗战机场恢复、平山通用机场、小广南飞行航校3个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广南那洒至西畴兴街高速公路正加快推进。同时,广南还是云南省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咽喉要道,以“铁、公、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县内有广昆和广那2条高速公路、县城和珠琳2个高铁站,泸西至丘北至广南至富宁等综合交通、高原特色产业链、农文旅大健康产业、对外开放等众多项目建设全面开花、 加快推进。广南县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定位和省委提出的“四个定位”、州委提出的“四个定位”,提出了“五个绿色、六项重点工作和广南之治”,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广南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迎头赶上的“黄金”窗口期,广南的发展后劲特别足、后发优势突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广南县将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一鼓作气、越战越勇。谢 谢 聆 听。
上一篇:欢乐之家事迹介绍配音
下一篇:河水水务局专题片配音